生豬屠宰屬于生豬產業鏈的中游。廣義的屠宰行業包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可以分為生豬采購、屠宰、肉制品加工、肉產品銷售四個環節。屠宰環節的利潤主要表現為豬肉-生豬的價差,并且固定成本占比較高。一般來說,屠宰利潤與養殖利潤負相關,豬周期上行時,養殖戶往往采取壓欄等搶占話語權,收豬難度增加,屠宰量下降,頭均固定成本增加,利潤空間下降明顯。
國內屠宰行業面臨集中度低,落后產能占比較高,屠宰和養殖產銷不匹配等問題。
上游養殖和下游零售渠道的高度分散化的特點進一步限制了屠宰行業規模效應。行業進入壁壘低,產品同質化明顯,因此參與者眾多。屠宰行業機械化程度低,落后產能占比大,產能利用率僅為30-35%,未來具備的提升空間較大。
豬肉供應鏈大變革,“調豬”向“調肉”轉變。
冷鮮肉消費認可度提高,政策利好冷鏈物流發展為基礎,促進生豬產業由“調豬”到“調肉”轉變。“就近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模式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疫情傳播風險,產區和主銷區的產銷矛盾,逐步實現生豬就地、就近屠宰,推動養殖屠宰匹配、產銷銜接。從經濟層面,冷鏈調運盡管在運輸費用上有所增加,但降低生豬行業各環節風險,平均各環節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上下游相互滲透,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養殖企業通過與屠宰戰略合作或自建屠宰的方式繼續掌握生豬的議價權,規避生豬價格波動帶來的部分風險,節約豬經紀等中間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布局屠宰業務是打造全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便于企業對于食品進行源頭控制,加強產品檢測,保障食品安全,樹立品牌形象。